橡皮网首页 400-0711-222 帮助中心 校长控制台
位置: 首页2025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命题思路
分享
操作
1

36

本站
本站公告

2025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命题思路

2025.06.08 00:00:0036浏览

2025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思路报告

全国二卷

设计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本题围绕“梦的赠予”设置写作情境,鼓励新时代的青少年大胆拥有梦,主动分享梦,自觉传递梦,勇于实现梦。

“梦的赠予”这一情境中,“梦”和“赠予”是两个关键要素。如何理解“梦”?材料开头引用的三句古诗对此作了提示。这三句诗分别出自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三首诗均为经典名篇,且都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三句诗有着内在的层次:“昨夜闲潭梦落花”原诗所写之境,更多是个体生命对自然之美、人生之理的观照;“我欲因之梦吴越”原诗为赠友之作,在自我精神追求的表达中又明显吐露“求其友声”之意;“铁马冰河入梦来”原诗则以一人之身“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所抒发的既是个人之志,更是家国之思、民族之魂。由此,这三句诗为考生拉开了一个理解、构思、表达的空间。它们提示考生注意:“梦”既有具体性的一面即“梦境”,又有普遍性的一面,是为“梦想”。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结合这两方面,从个性化的梦境中发掘普遍的意义,或将宏大深远的梦想寄寓于生动可感的梦境之中。

“赠予”是本试题写作情境的又一个关键要素。赠予作为一种日常行为,考生并不陌生,但与“梦”结合,就带有浓厚的想象性质。考生在写作中,需要注意“梦的赠予”这一情境的想象性,而想象力的发挥,又恰恰需要基于日常经验,审视“赠予”的核心意蕴:赠予包含着施赠者、受赠者和礼物,礼物的流动在“我们”与“他人”之间建立了某种先前未有的联结。材料提示考生注意,在将梦赠予他人之前,我们“讲述”“记录”“实现”……的都还是“自己的梦”,正是通过“赠予”,梦不再仅仅是我们之事,而也成了他人之事,成了对于“他人”来说的“自己之事”。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注意通过“梦的赠予”实现“我们—他人”的联结,不仅心中有梦,而且心中有他人。

考生还需要注意材料所提示的“梦”的独特意味。其一,梦中有“感受和期冀”,梦并非抽象概念的逻辑运作,而是关联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多个层面;其二,梦的独特又在于其个性化,在于梦和做梦者个体生命的紧密交织,在于梦呈现的是“我们的”感受和期冀;其三,梦是一种行为,是“做梦”,是向着未来开放的,能够以无拘无束的想象突破藩篱,“打开更浩瀚的天空”。

本题由现实展开想象,由想象观照现实,为考生打开审题立意的宽广空间。考生可以讨论当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世界将会怎样”或“我们将会怎样”;也可以从材料所引三句古诗生发开去,辨析“有的梦宜于独享,有的梦宜于赠友,有的梦应为整个民族共有”;还可以将重点落在深入发掘梦的某一方面特质上,如梦对我们深层情感的揭示,梦对我们过往经验的再现,梦对我们未来行动的激发,等等。考生可以偏于议论,也可以借叙事展现思考、抒发情感;只要基于“梦的赠予”这一情境展开,就在本试题的立意范围之内。

网站公告
07/16橡皮网答题卡下载功能全新升级
08/28正确云投稿平台上线,招募原创备课作者——正确教育为广大教师提供最优质、最实用的教学资源。 现面向一线教师招募原创备课作者。
08/272023年正确教育校长高峰论坛举办圆满成功——中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06/27正确教育高中标准卷 -----正确教育倾力打造!网校会员专享!
02/10《2023年高考预测密卷》重磅上线 —— 正确教育倾情奉献!高考必备!网校会员专享!
01/12正确教育2023年春节放假通知
05/14《正确教育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通知
04/10《2021正确教育校长高峰论坛》通知
新闻资讯
11/23就《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答记者问
11/23就《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
11/23就《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答记者问
11/2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答记者问
11/23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统编工作答记者问
11/23就《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的意见》答记者问
11/2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11/232024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