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位置: 首页试卷预览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吉林
  • 2023-11-20
  • 高二
  • 期中
  • 51次

收藏 纠错 题号:998664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   )
A.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                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

收藏 纠错 题号:11156014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中国的民主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民主,人民能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协商,体现了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政治形式,形成了区域利益与界别利益纵横交错的表达机制,意味着主权在民与精英参政内在统一的运作方式。这论述了我国(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性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优势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符合国情
D.享受民主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收藏 纠错 题号:12034669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12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收藏 纠错 题号:1073069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唐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寒士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他们显达后喜欢奖拔后进。据此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B.限制了士族做官资格
C.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D.促使选官走向制度化

收藏 纠错 题号:9903184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核,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这种制度改革(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收藏 纠错 题号:10474019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
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
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收藏 纠错 题号:10731222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说明(   )
A.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
B.部分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C.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十分推崇
D.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

收藏 纠错 题号:10713979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收藏 纠错 题号:11998563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2-05 试题难度:中等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收藏 纠错 题号:11645836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天人感应”                         B.礼法结合
C.“三教合一”                         D.伦理道德

收藏 纠错 题号:1050772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
A.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收藏 纠错 题号:1115818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有罗马法学家主张:当对于一个人究竟是自由或者是奴隶的问题无法解决时,一切怀疑都应偏向自由。下列思想和原则与材料相似的是( )
A.无罪推定原则                       B.不告不理原则
C.遗嘱优先原则                       D.注重证据原则

收藏 纠错 题号:9954771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收藏 纠错 题号:9832336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指出,“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   )
A.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法庭只按照契约来宣判

收藏 纠错 题号:12029842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2-04 试题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收藏 纠错 题号:10735148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   )
A.法律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
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D.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收藏 纠错 题号:10780416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收藏 纠错 题号:10735055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该宪法是(   )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年《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收藏 纠错 题号:1050794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收藏 纠错 题号:10615476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机构涉及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有(   )
①御史大夫
②宣政院
③云南行省
④理藩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收藏 纠错 题号:10740319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形制为上衣下裤,名“裤褶”,褶在式样上为左衽袍服。在“裤褶”传入南方后,加宽了衣袖并改为汉族习惯的右衽,后又传回北魏并对其服饰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体现了(   )
A.少数民族引领服饰的潮流                B.国家分裂政局动荡
C.汉人在服饰改革中居主导                D.民族交流交融趋势

收藏 纠错 题号:10577056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当匈奴浑邪王率部来归时,汉武帝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
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
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
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收藏 纠错 题号:1115900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必须遵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但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说明(   )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维护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收藏 纠错 题号:1115899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卷入其中。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   )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C.规定了缔约各国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D.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收藏 纠错 题号:11159292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8日发表社论称:“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是中苏两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会见,表示极大的欢欣和兴奋,因为这是中苏友谊伟大前途的象征,这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有关这次外交正确的解读是(   )
A.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盟
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
D.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完全契合

收藏 纠错 题号:9850290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倡导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互助合作
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收藏 纠错 题号:11531793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容易

为了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底,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两个大国之……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材料中“这些原则”是( )
A.“一边倒”的方针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收藏 纠错 题号:9825289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西汉时期政府实行编户制度,将民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这一制度的实施(   )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
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收藏 纠错 题号:10662041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唐朝中期以来边境战事频繁,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下诏改行募兵制,允许士兵携带家属,到达防区后授予工具、田地和房屋。士兵转向职业化,随军家属则就地屯田。这一政策(   )
A.促进了边疆开发                     B.削弱了军事力量
C.打击了地方割据                     D.加剧了土地兼并

收藏 纠错 题号:10741326 题型:单选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1944年,美、英、中等国召开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   )
A.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B.有利于英国经济扩张
C.有助于“一战”的结束                D.加速了两极格局解体

收藏 纠错 题号:12196460 题型:材料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先进的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摘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律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得以颁布的社会背景。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据材料四指出这种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在追求民主法制过程中的共同点。

收藏 纠错 题号:12196461 题型:材料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较易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收藏 纠错 题号:9956899 题型:材料题 日期:2023-11-20 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子的诞生可谓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因为躲避隋唐战乱 , 四川的经济相对独立 , 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繁荣 , 同时因缺铜而依赖铁钱 , 携带不便 , 于是作为商业信用凭证的交子产生。起初 , 交子由四川百姓发行 , 发行者不久财衰 , 交子不能兑现 , 诉讼频起。朝廷下令将交子收归官营 , 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 , 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 , 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 , 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 , 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 , 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材料二  民国初年,北京民国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 1933 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 1934 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 1935 年政府决定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1948 年,因发行量过大,法币被金圆券代替。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交子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发行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
收藏
显示答案及解析

试题统计(数量:33)

知识点统计:45 平均难度:较易

单选题 数量:30 占比:90.9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材料题 数量:3 占比:9.09%

  • 31
  • 32
  • 33

完善学科信息